陈正汇走后,赵瑜稍稍感慨了一阵,便又重新埋首于公地狱之中。

他要处的公不仅仅是政务,东海国的军务、财务以及人事,最后的决定权都在他手上,所以所有的奏章最后也都汇总到他的房中。每一分奏章,他都要花上不短的时间来批阅,要判断着上奏者的用心,要考虑着批准或否决带来的后果,计算着成败得失,才能决定到底是准许还是不准许。

如果赵瑜不负责任一点,也可以把所有事推给两府,只管画圈了事,自己完全可以落得轻松。不过作为一个开国之君,他的权力欲远远超乎常人,无论什么情况,都不愿意做一个签字画押的橡皮图章。

何况他现在做的决定,便是日后依循的先例,现在若不能处妥当,必在将来带来混乱。同时,这些批也是将来编定东海国法律敕时,用来参考的案例。不论是赵瑜还是陈正汇,对法律的编定都极为重视,虽然东海现在还一切条还处于草创——军队行军法,对百姓的刑罚是按军法减一等行事,而其余民事都是由主事者依照旧例自行裁断——但他们却早已在四处搜集大宋施行的法律条。

大宋最重法律,颁行于世的条例敕有三千多件,裁断任何事务,都能找到可以遵循的法律条,而官们处事断案,也都必须依照法律——按照宋代惯例,判词中必须写明作为依据的法律条。就在半年前,大宋还刚刚修改了大观三年颁行《海商越界法》注1,以约束越来越猖獗的东海海商商队。宋人自称万事有法,并不是吹出来的。

宋人重法的习惯。\\\赵瑜打算让东海继承下来。对于将成为法律基础的自己地批示,他可算是诚惶诚恐,唯恐留有疏漏。而所谓的祖宗成法,其实也就是这么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认认真真的把赵呈上来的,有关新型军械的试验报告和请求批量生产的奏章批阅完毕,赵瑜又从依然堆积如山的一摞公中,拿起最上面的一本。

翻开快速地浏览了一遍,赵瑜脸色就难看了起来。通篇章没写别的,就是说某日某地。石头上生出了灵芝,所谓地生祥瑞。天兴东海,乃是难得地吉兆。

赵瑜低低骂了一句,拿起朱笔,直接在奏章划了一个叉。就丢到了一边。东海设立官府,用了不少大宋投奔来的士子。这些人多是才不足——真有水平的早考了大宋的进士——不过赵瑜为了仿燕昭王筑黄金台,千金市马骨地故事,还是给了他们几个小官做。

但没到这些人做了官后,不干正事,却天着歪门邪道。每天上的奏章,不是给赵瑜上尊号,就是在哪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宋帝国征服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cuslaa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cuslaa并收藏大宋帝国征服史最新章节第三十一章 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