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人评价洪秀全,认为是他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动摇了满清的统治根基,这几乎是一个公认的定论。可梁明有个怪异的想法,洪仁坤本名这个屡试不第的穷酸秀才,假如在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他最后一次科考中中举了,那以后还会有轰轰烈烈的天平天国运动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

没有了太平天国运动,那石达开、秦日纲、陈玉成、李秀成这些人也不会成为赫赫有名的将帅。所以,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人才到处都有,只要把事情挑起来,是人才的自己就会跳出来,你拦都拦不住。想想开国众将中,有多少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泥腿子出身,可打起仗来GMD所谓科班出身的将军照样稀胡

就好比方和志,他就是洪秀全的“消弱版”,同样屡试不第,却又无养家糊口的本事,平日里只能混迹于私塾、楼管之中,勉强顾住一家老小的吃饭。这样的人就是情报署的重点照顾对象,书籍的首选目标就是这些人。反正不用担心他们上告官府,因为满清的文字狱足以让他们望而却步。

方和志的“崛起”和“精明”让暗地里的情报署对他充满了感激之情,真的,真的是感激之情,因为书籍的记载一直在文人阶层传播,情报署不能也不敢谣传至民间,一是这样的反言是流传不开的,二是怕引起满清的注意。可方和志的一袭缴文却提他们打开了局面,几天的工夫各种流言就光明正大的在豫楚大地上传播开来,随后以不可阻挡的架势向四周蔓延开来。

反映过来的地方官府连连明令禁止传言,可又怎么止的住,古训有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是这个理。

传言使得白莲教义军的生存空间有所宽松,但现在不是十年之后,他们的根基比起后世纵横五省九年之久的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时弱的太多。不用乾隆的旨意,湖广总督特成额马上调集了大军联合川陕驻军和河南驻军分路围剿,在北京的旨意到达时白莲教义军已经被逼进了大山之中。

乾隆的意思很明白,是要一举清除隐患。于是中华国就落得了个意想不到的好处,聚集在豫鄂边界的余下二十余万百姓全部遣发至暹罗。而梁明所要付出的仅仅是二十万两银子的礼钱,和以暹罗国发到的一封感谢信,外加几船暹罗的土特产,好歹也要有几个贡品不是?

中华国在这场波动中坐收渔翁之利,得到了天大的好处,两年的移民迁来了四十多万百姓,极大的巩固了中华国的根基。而满清则陷入了全国动荡的开始。

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泡汤了,心情的郁闷可想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过江小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过江小卒并收藏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最新章节一百五十五章 永不止步(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