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新书,收藏推荐加点击,请多多支持!

这话的内容让梁明感到哭笑不得,敢情掺沙子才算是正常的路数。而王石、陈兴却丝毫不感意外。

接下来这刘伟很有信心的领着王石一干人朝着镇子中心走去,大凡是做中介的不管是古今都是口舌灵便之人,即便是四百多年前的明朝,一个小镇上的中人也是不含糊。

这崖头镇早在前明就由盐商来这里收私盐,不过那都是一年在春秋的时候来一两个月,大概是乾隆六年前后,崖头镇开始有盐商长期的住在这里收购的私盐,听起来应该是豫东和皖南口音。

说起来山东的盐政一向是朝廷的老大难题,盐场出的官盐太贵无人愿意购买,而多是到北面北直隶的长芦盐场,和南边号称天下第一的两淮盐场,这两边的官盐、私盐都是行销天下,挤在中间的山东盐场实在是什么好日子过,甚至连行盐的“盐引”都少有商人认购。

平时没有盐商愿意买山东这些盐场的官盐,成本太高没有什么销路,这些私盐商人来山东个府道县镇收盐,不管是在盐场买私盐还是收购民间的私盐总算是有人来买盐了,莱州、登州等各府的盐场和海边那些煮海晒盐的人家都是把盐卖到他们这里来,尽管都知道在这收购的价钱比起外省来要低不少,可对于山东的这些人来说有得卖就不错了。

而且山东的百姓官员知道一件事情,各府盐场的所谓官盐也多是私下里卖到盐商手中的,而且经手人大都是巡检司。可以说,巡检司本身就是山东最大的盐枭。

刘伟做事倒是很有水平的,特别是在钱财的驱动下,他把王石这些人带到了所谓的豫东盐商那边。梁明他们的盐没有掺入沙子和石子,算得上是品质很好的海盐,而且盐商们也喜欢这样的上等末盐,因为他们能多掺进一些下等的海盐,收益会更多。有新货源进来盐商是十分欢迎的,特别是梁明他们这种直接煮海熬盐的人家。

那名豫东的盐商觉得应给给些甜头,加上梁明竟是一口利落的河南话,也算是照顾老乡了。一担盐一两四钱银子,梁明他们这次拿来了不足七担末盐,不计较零头直接给了十两白银。

十两白银,梁明的表情也有了一丝激动,王石和陈兴他们的眼睛都已经是瞪圆了,算起来可是多给了二两银子啊。

那河南盐商对他们的盐货很是满意,直接开口说如果都是这种品质的海盐,那是有多少吃多少,价钱不变。

走出逢兴客栈的大门,刘伟跟在王石的身边欲言又止,只是一个劲的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过江小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过江小卒并收藏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最新章节一百五十五章 永不止步(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