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膛炮就是炮管内没有膛线,一般这种炮的口径不会很大,但是他可以发射炮射式导弹且造价低。

滑膛炮与线膛炮的主要区别在于膛线,而膛线的主要作用在于付予弹头旋转的能力,使得弹头在出膛之后,由于向心力的作用,仍能保持既定的方向,以提高命中率。

早期的枪炮基本都属于滑膛炮,因为在炮管内加铸膛线是较为困难的制作工艺,在18世纪初,随着制造工艺的改进,线膛炮开始得到发展,由于在命中率上的大幅度提高,逐渐取代滑膛炮的地位。1918年,英国研制出了81毫米迫击炮,在迫击炮的这一家族中,由于其发射时需要借自重滑向火炮膛底,触及膛底击针后点燃发射药包炮弹飞离炮口这一特性,因而始终采用滑膛炮管。除此之外的大部分火炮都采用线膛炮管。

在19世纪中叶以前,火炮大都是滑膛前装炮,主要发射球形实心弹丸。也有采取后装的,如中国明朝戚继光部队所装备的“佛朗机”,这些后装炮并不是真正从火炮后方装弹,而是采取子炮的方法,即:先将火药和弹丸装入子炮,然后将子炮置入主炮尾端,子炮十分类似现在的炮弹。但由于这种方法始终没有解决严密闭锁问题,无法大规模推广,没有成为当时火炮的主流。还有一些火炮发射可爆炸的弹丸,方法是在球形弹丸中间装火药,引伸出火药捻绳,在射击前先点燃弹丸药捻,然后迅速点燃火炮的火门。还有的火炮可以发射霰弹(金属或石质碎颗粒直接装入炮膛,发射出膛后靠散布杀伤人、马)和榴霰弹(将碎物装入有少量火药的弹丸内,这种弹丸用药捻当时间引信,当弹丸爆炸时碎物散开)。

法国19世纪初制18磅野战炮

在这一时期的火炮射击实践中,人们发现弹丸直径如果比火炮口径小,虽然装填容易,但由于密封不好,射程会大大减小。而如果弹丸直径略大于火炮口径,射程会明显提高,但装填十分困难。为此,有人设计了直线的膛线,这样炮膛内壁与弹丸的接触面变小,减少了摩擦阻力,便于装填。这是线膛炮的雏形。

为了使可以爆炸的弹丸能够有足够大的威力,就要充分利用炮膛空间,改变弹丸形状,很显然,圆柱形物体在不改变直径的条件下,体积会比球形成倍增加。但是,这样一来就带来了飞行不稳定的问题,圆柱形物体由于受力不均匀,在空中会翻滚,精度无从谈起。怎么办呢?火炮研究人员从陀螺原理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弹丸前部做成圆锥形,在射击时使弹丸旋转,这样弹丸就能延射击方向飞行了。同时,圆锥形物体可以在飞行中更好地克服空气阻力,使火炮射程得到提高。真可谓一举两得。

19世纪初,欧洲许多国家进行了线膛炮的试验。1846年,意大利G.卡瓦利少校研制成功后装螺旋线膛炮,这种火炮第一次采用从火炮后部装弹(前装已经难以实施),发射锥头柱体长形爆炸弹。至于是否采用了触发式引信,目前尚无可靠资料。这种火炮射击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射速快,很快成为欧洲各国军队的主战武器。线膛炮实现了火炮结构重大变革,是古代火炮与近代火炮的分水岭。时至今日,现代线膛炮在主要结构上与1846年线膛炮相比仍然没有多大变化。

❏喜欢看过江小卒写的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_火炮吗?那就记住快‧小说的域名kuaixs.cc❏(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过江小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过江小卒并收藏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最新章节一百五十五章 永不止步(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