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为了防备郑成功,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开始禁海。当郑成功率水军收复台湾后,清政府采取了更加严厉的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30—50里造成沿海大片无人区。1684年康熙皇帝解除了禁海,可是到1717年又恢复禁海,规定造双桅五百石以上的船均要治罪。清王朝想通过控制民船的速度,利于水师巡查,同时船小了很难远航,从而达到不准“通外”的目的,这样做的结果,无疑严重阻碍了中国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

由于清王朝的错误政策,到了鸦片战争前夕,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其水师只配备了小型船七、八百艘。雍正二年(1724年),清政府额定了四类战船:即赶缯船、水舟居船、双蓬船、快哨船。1800年赶缯船被双蓬船所取代,此后双蓬船几乎占全水师船的一半。

(1)赶缯船:

明、清沿海渔船,雍正五年(1727年)后被列为清军水师主力战船的定式。长21~33米,宽5.4~7米,深1.8~2.6米,分19~24舱,板厚8~10厘米。双桅,二铁锚,四木锭,配橹2支,船工15人,水兵20人,排水量近90吨。

我国南北洋和长江下游水师的主力战船多为赶缯船型。大中型赶缯船长七丈一尺至十丈八尺五寸,宽一丈七尺九寸至二丈二尺九寸,深六至八尺六寸,分十九至二十四舱,板厚二寸六分至三寸二分;龙骨为松木,三段接成,和船板用杉木,梁用椐木。双桅、双舵,二铁锚及四木椗,大橹二支,头梢一支。一船配备船工十四五人,水兵二十人左右。大型的赶缯船载重一千五百石。

(2)水舟居船:

清闽、浙沿海运输船,曾改为战船。长26米,宽6.8米,深2.15米,板厚7厘米。

(3)双蓬船:

又称同安舟古船,原为福建同安建造的沿海优良运输船,改为战船时在舷墙顶上加装女墙及档板,缺口处设置炮位。双桅,四橹。船长19.85米,宽5米,深1.38米,排水量48.05吨。当时造价白银进6000两。

(4)快哨船:

这是一种双桅帆船,每舷配置10多把桨,主要用于巡逻,哨戒,由于桨帆并用,故航速较快,因此常用于追捕走私船。这种船在各地的名称不尽统一,有称为艇船、哨艇、快船、快蟹。总长27.5米,船体长22.75米,型宽5.79米,型深2.17米,排水量103.5吨,每舷配桨15支,主要武器是装在托架上的大口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过江小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过江小卒并收藏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最新章节一百五十五章 永不止步(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