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在南通已经住了整整十一年了。他是甲午恩科的榜眼,不当官却已经好久了。朝廷里已经有人在议论了,甲午年的恩科还真是邪了,状元和榜眼现在都不当官了。

这些年张文英一直在海外,张謇留在南通守着大生纱厂。当年张文英投资了六十万两银子,后来又追加了七十万两在崇明建了分厂。从美国购买优质棉种的计划一直都没有成功,张謇也曾想过别的办法,也都没见什么成效,最后还是张文英收购了英国的老威利垦殖公司,棉种的问题才最后解决的。其实在南通建纱厂还是不错的,当地的土法织布业相当达,对面纱的需求量相当惊人,附近又有不少官办织布局,销路是绝对不成问题的,南通附近就是产棉区,加上张文英自己的垦殖公司,原料同样不成问题,再加上充足而价格低廉的劳动力,按说要办好大生纱厂绝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如果是在欧美,或者是在日本,拥有像大生纱厂这样多的有利条件,想不达那是很难的,可惜这里是中国,大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能想到的办法张謇都试过了,大生纱厂依然举步维艰。张之洞和刘坤一当年让他接手大生纱厂那是为了给自己甩包袱,让他找张文英那是为了找个有钱的冤大头,那个时候,没有人认为纱厂能赚钱,甚至没什么人认为纱厂真的能建起来。如今可不一样了,大生纱厂不但建起来了,而且办得有声有色,在清政府眼里,这就是一大块诱人的肥肉,就是一头待宰的羔羊。

大生纱厂建成后的头六年里,刨除正税和各项杂税,总共盈利三百二十万两银子。张文英在海外风声水起,在他名下的产业中,这算是赚钱最少的了,可在国内就大不一样了。这几年洋务派建了不少工厂,民间的厂子也建了不少,却还没有一家像大生纱厂这么赚钱——这年头,开工厂不赔钱就该偷笑了。在大清朝,你赚到了钱,就一定会有人惦记着,张謇算过一笔帐,这六年里,为了打各路神仙花掉的钱就过两百四十万两了,换句话也就是说,利润的三分之二以上都用来向各级官员甚至老佛爷行贿了。张謇不由得感慨,难怪在中国会有富不过三代这样的话。

那些官员们就如同催命鬼一般,张謇已经越来越觉得自己撑不住了。

张文英从欧洲回到亚洲的那一年,也就是要建崇明分厂的那一年,情况生了戏剧性的逆转。从前那些趾高气昂的官员们似乎一下子矮了一节,以前张謇只有装孙子的份,现在他可以当爷了,而且是大爷,洋大爷。他还记得,当初他去南京找两江总督刘坤一时,对方甚至都没让他坐下说话,临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愿做强国一小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梦之名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梦之名士并收藏愿做强国一小民最新章节第二百四十七章 飞弹袭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