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贡院的勘卷室,摆着一叠又一叠“弥封”了的卷子封”,是指考试完毕后,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记录都要被封贴起来,称为“弥封”,旨在使考官“莫知举子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爱憎、厚薄于期间。”

不仅如此,弥封之后,为防止考官通过辨认笔迹作弊,又命誊录书手用朱笔照着考生原卷誊录一遍。录完毕后,试卷由誊录所转送到对读所,以校对朱卷(誊录之卷)与墨卷(考生原卷)是否一致,若有差错则要立即改正。试卷对读完毕后,朱卷被送到评卷官员手中,评阅官根据随机的抽签分到所要批阅的试卷。

“你们都到了?”大学士看了看厅中众人,今天是拆封放榜的日子,按规定必须是所有阅卷官员在场仔细清点后才能拆封。

徐桐身为京城顺天府的主考官自不例外,他此时又看了看道:“西学的宗卷有没有送过来?”

旁边一个年老的官员道:“已经送来了,下官和诸位同僚已按名次高矮放好了。”大清帝国111

徐桐点了点头,上前拿起中学西学总分排在前几名的试卷看了起来。对这一届生员的质量他还是很满意的,尤其是他亲点的中学前几名,不仅行文流畅,论证严密,意蕴深刻,更难得的是见识广博。徐桐就是担心他们因为西学不过关,而名落孙山。那就是朝廷的损失了。现在朝廷被洋务派和维新派那批人搞得是乌烟瘴气,只知道去学习西洋器物,不知道端正人心,一个连自己文化都丢了地国家,就算学全了别人的东西又有什么用,那不是数典忘祖吗?

徐桐再仔细核对过一遍试卷数量,然后道:“开始拆封吧。”

所有官员这时拿起桌上准备好的竹签开始小心地剔除封条,名次由低到高。每拆除一份封卷,官员就会大声念出考生的姓名、籍贯。然后有旁边的誊录官员记下来。到了最后几份,各个官员都有些兴奋,京城乡试的前几名在会试中最少也是一甲之列,说不定将来他们之中就能出个殿阁之才。要知道这个时代门生老师的关系可是很不一般的。

最后十几套试卷的封条被一一拆开,在场有几个官员地脸色变了一变,翰林院编修曹箴不着痕迹地移到徐桐身边指着几份试卷道:“大人,这几个人都是‘白石精舍’出来的。您看是不是把他们的名次……”说着曹箴作了个打压的手势。

在场官员不是出身翰林院就是来自礼部和御史台,这三个地方可谓是守旧派地大本营,他们一向和洋务派势同水火,现在又把郑观应、严复等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清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半生恨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半生恨雨并收藏大清帝国最新章节第二百八十七章 变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