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 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焕发勃勃生机的30年。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30年来 哲学社会科学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在推动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中实现了自身的大发展大繁荣。

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经济学处于繁荣发展的新时期。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 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经济问题 吸收借鉴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有益研究成果和分析工具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规律 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 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发挥了巨大的实践作用。30年来 中国经济学的发展是与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经济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和突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 也是进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经济理论界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研究趋于活跃 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的论点 产生了重大社会影响。1981年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 并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并首次将“物质文明还不发达”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 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式提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理论研究最重要、最突出的成果之一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贡献和发展。它使我们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从而成为现阶段我国各种经济问题研究和经济政策制订的重要理论依据。弄潮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

30年来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研究基本是沿着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新认识这条线索展开的 集中反映在对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三大基本特征——计划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认识的逐步深化和重大突破上。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原则 打破了长期以来将计划与市场视为水火不相容的传统认识和计划经济的绝对垄断地位。之后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同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商品经济的观点 强调市场调节与计划体制的相容『性』。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强调要按经济规律尤其是价值规律办事 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打破了将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认识 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强调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性』 提出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中“国家调节市场 市场引导企业”的新型经济运行机制 这就将市场的地位进一步提高。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提出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陈旧观念 使多年来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论争摆脱了意识形态的束缚 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扫清了障碍。不久 党的十四大确定 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发展。此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而不断充实和发展。

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经济理论界对所有制理论的探索贯穿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首先是重新确立了生产力标准 否定把“一大二公”作为判断所有制先进与否的标准 为所有制问题研究清除了思想障碍。其后 理论界在所有制问题上的认识不断深化 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是在所有制结构方面 突破了社会主义只能是单一公有制的传统观念 提出要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发展非国有经济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十五大报告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传统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突破 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要发展。二是在公有制的含义和实现形式方面 突破了公有制只有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以及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只是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的传统观念 提出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形式;同时公有制与公有制实现形式也应区别开来 股份制应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三是在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方面 突破了主要从国有经济的数量比重上去考虑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传统观念 主张应主要从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与质量上去考虑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认为国有经济应主要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 在此基础上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此外 所有制问题研究还深入到微观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层面 先是提出了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的理论 之后又深入研究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 为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部署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进行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分配理论的突破『性』进展主要反映在由否定按要素分配到确认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改革开放后 理论界再次掀起了关于按劳分配的大讨论 特别是集中讨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能否实现按劳分配和按劳分配的特点等问题。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 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分配原则。此后 理论界将研究的焦点转向从理论上阐明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特别是研究了非劳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市场经济中通行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明确提出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十五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同时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报告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突破 它打破了长期以来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对立起来的观点 对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给予了肯定。此外 经济学界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 为党确立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发展、稳定、开放问题研究的重要进展

30年来。经济学界对发展、稳定、开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发展问题研究地重要进展。发展转型同体制转轨都是我国面临地历史『性』任务。围绕发展问题。30年来经济理论界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发展地问题。党地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地重大战略部署。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主要是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地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地把握。以及对社会主要矛盾地判断。经济学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二是什么是发展地问题。最初。发展理论研究主要关注经济总量地增长。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但实践中“无发展地增长”却表明发展与增长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随着社会利益格局地深刻变动。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地增大。随着伦理原则逐步被纳入发展地视野。越来越多地学者开始关注社会结构与社会问题。关注代际协调问题。关注人地自由发展、人地能力提高和人地潜力发挥问题。这样。由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由单一经济发展向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以及人自身全面发展在内地“四位一体”发展拓展。关于发展内涵地认识不断深化。三是如何发展地问题。首先是关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地研究。经济理论界注重从国际发展理论和各国发展实践中寻找工业化和城镇化地一般规律。研究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研究劳动力转移和人口集聚过程。探索从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变地路径。其次是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地研究。这是与发展理念地转变相呼应地。在这方面。理论界论证了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地转变。研究了经济发展方式如何由粗放向集约、由不平衡向平衡、由不可持续向可持续转变。特别是经济增长如何由主要靠生产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地大规模投入转向依靠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地优化。以及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地积累。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稳定问题研究地重要进展。保持稳定包括经济稳定。是改革和发展顺利推进地保证。30年来。经济理论界围绕宏观经济稳定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突出反映在两个问题地研究上。一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地两次经济过热。都曾使宏观经济失衡。通货膨胀形势严峻。影响了经济稳定。9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通货紧缩趋势。经济理论界围绕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地定义、类型、成因、测度及其与经济增长地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二是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周期问题曾长期是一个理论禁区。而现实经济地波浪式发展又迫切需要经济理论界作出阐释。改革开放后。一批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在这个领域进行了研究探索。在经济周期地含义、社会主义经济周期地『性』质、中国经济周期地特点、成因和机理。以及如何应对经济周期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有影响、有价值地成果。此外。关于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特别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问题地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开放问题研究地重要进展。对外开放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联地。随着开放实践地发展。对外开放理论研究不断拓展和深化。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理论界摆脱闭关自守思想地束缚。从理论上论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地必要『性』和必然『性』。在对外贸易和引进外资地理论基础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地研究。之后。经济学界将关注地焦点从要不要开放转向如何开放。相应开展了开放战略地研究。如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利用外资战略、区域开放战略等。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地研究成果。随着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地拓展。研究地焦点进一步转向如何提高对外开放地质量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如何认识和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既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又注意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防范和化解境外金融危机对国内地冲击和影响。成为新地研究课题。在资本项目开放、服务贸易自由化、汇率制度选择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地见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地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影响也越来越深。全球经济中地“中国因素”受到越来越多地关注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30年来。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社会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目前。95以上地商品价格已由市场确定。95以上地投资来源于企业、银行和社会。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4年多来。严格信守承诺.清理和修订法规。逐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措施。开放服务贸易。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为进一步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创造良好条件。

同时应当看到。中国前进地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排在世界100位之后。中国地产业结构还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地趋势尚未得到扭转。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地大国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经过长期艰苦地努力。

今后一段时期 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机遇期。目前 中国正在制定2006-年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 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二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5年降低20左右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完善 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实现这些目标 需要把握未来 开拓创新。在理论创新方面 中国认真总结自身建设和世界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 提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在科技创新方面 中国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确立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方针。在体制创新方面.中国按照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了各方面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创新的推动下 中国将保持发展的良好态势 提高发展的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展望未来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首先 中国的发展是立足国内的发展。中国国内需求潜力大 可以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过去5年 中国新增电话用户5.14亿户 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 就是市场规模大的客观反映。今后5年 我们将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 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同时 积极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中国既是能源消费大国 又是能源生产大国 多年来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能源增产的潜力很大。例如 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还不到1/3.核电装机占电力装机的比重只有1.7。我们将坚持立足国内 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 高效、清洁地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努力增加石油天然气供给能力 协调发展煤电、水电、核电 加快开发利用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 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5左右。我们还将立足国内 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加快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中国有40左右的国民储蓄率 8亿多劳动力资源.广阔的国土蕴藏着自然资源:还有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 较好的科技教育基础 不断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长期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发挥好国内资金、劳动力、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作用。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长期持续发展。

第二 中国的发展是结构优化的发展。中国首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

▍瑞根提醒:《弄潮》最新章节《官道无疆》五一上架,兄弟们支持一把!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快小?说更新,记住域名kuaixs◯cc▍(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2004年 第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3.1:46.2:40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 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今后5年。我们将依靠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继续加强农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高效清洁发电和输变电、大型石油化工、先进适用运输装备、高档数控机床、集成电路设备和先进动力装置等领域实现突破 提高装备制造的整体水平。大力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 促进金融、物流、咨询、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加快发展 继续加强能源、矿产、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 中国的发展是资源节约的发展。人口多 资源相对短缺 是中国的基本国情。我们将贯彻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节约优先 大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突出抓好冶金、建材、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的节约降耗工作。实施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 推进1000家重点企业的节能改造 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油环保型汽车。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产业的发展。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

第四 中国的发展是环境友好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贯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突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实施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工程 推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保护好饮用水源;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加快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搞好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发展循环经济 推行清洁生产 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 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根据资源环境承能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工程 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系统。严格环境监管 强化环境执法 防范和化解生态环境风险。

第五 中国的发展是全面协调的发展。我们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突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推进扶贫开发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合理调节收入分配 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弄潮

第六 中国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将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深化改革开放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改革的重点任务包括: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加快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价格改革 建立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化财税、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建立现代市场体系;整顿市场经济秩序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一是继续发展对外贸易 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二是积极有效利用外资 切实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着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三是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 开展优势互补的对外投资 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2005年 中国商品进出口总额1.42万亿美元 其中 进口总额6600亿美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均居世界第三位。改革开放以来 世界各国给了我们有益的援助 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引进 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 中国也为世界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年来 中国对40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了优惠关税待遇 为海啸受灾国、南亚地震救援、禽流感国际合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峰会上 中国就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提出了五项新举措 涉及关税、减债、贷款、防治疾病和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今后5年 中国的发展将为全球带来更多的机遇 仅商品进口累计就将超过4万亿美元。希望各国企业家和各界人士抓住机遇 扩大对华投资贸易。继续参与和支持中国的建设。

中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 相互开放市场 健全多边贸易体制 促进全球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为扩大经贸合作创造更好的环境;发展技术贸易.建立技术推广和转让机制 让更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分享技术革新的成果;完善国际金融体系 营造稳定、高效、安全的金融环境 防范金融风险:积极开展能源合作与对话 保持国际能源市场稳定 为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保障;广泛开展环境合作 认真履行国际环境公约 推进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相互磋商 协调国际行动 共同解决贫困、债务、人口以及自然灾害、疾病传播、恐怖主义等问题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展望未来 中国将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 与各国携手前进 开拓创新 为促进全球发展、建设和谐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弄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瑞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瑞根并收藏弄潮最新章节《官道无疆》五一上架,兄弟们支持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