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对教廷售卖赎罪?

根据历史记载,马丁.路德直面对抗教廷的导火索是教廷大规模地发行赎罪券。根据天主教当时对《圣经》的解释,信徒死后不是直接去天堂。而是要去一个叫“炼狱”的地方熬炼,要把人灵魂中的罪炼净。很多其他宗教和民间传说都有类似的观念。

以我自己的了解,当时天主教的炼狱观念,主要来自于对《圣经》中《启示录》第20章的非常牵强附会的解释。

但天主教却根据这一牵强附会的理解,定下了“赎罪?”这一条例。我没有查到具体的执行规则,但大概的原则是花若干钱买赎罪?,就能免除在炼狱中若干年的熬炼。赎罪?的范围还很广,甚至包括为死去的亲属赎罪。

现代人看到这点,显然会觉得这很荒唐,有的人还会很愤怒。但最近我有一位朋友的亲属去世了,就在北京花了好几千元(人民币)请(和尚)法师超度亡魂。中国古代民间也有这样的风俗,不过搞的是烧纸钱。

基督教是鼓励信徒奉献的,这种奉献的用途是支持教会的开支。教堂的维护和教会的活动显然需要资金(教会活动的劳动力大多都是信徒们的义务工),牧师需要生活费,外出宣教等需要资金,赈灾、领养孤儿等善事需要资金,照顾教会内的一些特殊需要的人需要资金。这些开支大多都是硬开支,只有牧师的生活费可以调节。说来惭愧,教会内的捐助并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丰富,所以现代的牧师生活大多数都是很清廉的。另外为了事工的方便,在一些贫穷地区宣教的牧师往往自觉地将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为与当地的生活水平相称。

在《旧约圣经》中的以色列人,他们不但做十一奉献,还有很多其他奉献的惯例。若严格地按照《旧约圣经》律法执行的话,奉献比高达20%以上。据说现代犹太教的奉献水平比基督教普遍高,大多都依然坚持十一奉献。

现代基督教一般都靠自由奉献,而不搞强制定标准奉献。而且每人奉献的金额绝不公开。绝不搞什么奉献榜之类的为高奉献额度的人树碑立传的宣传。

对个人来说,奉献的意义有很多层面。我先说一些简单的理解。中国古代某大书法家小时候家境很丰裕,大概是被宠惯了,并不好学。父母为他找了一个名师。这个名师只提了一个要求,就是学生用的纸必须从他这里买,而且每张纸一两银子。结果这个不爱好学习的学生,只好再三斟酌地写字,最终成了一个大书法家。另外一个例子是美国的体育设施很多,环境也还不错,大家完全可以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最大与最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黑色的眼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黑色的眼睛并收藏最大与最小最新章节罪人怎样获得心灵的自由